应用说明

接触热阻

接触热阻总是存在于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界面。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研究了铜片层间的接触热阻及其对层间表观导热系数的影响。

界面会减缓结构中的热量传播。如右图所示,这可以表现为边界区域的温度下降。因此,即使材料的固有导热率很高,粉末的表观导热率也很低。接触电阻对于具有大量界面的任何结构都很重要,例如层压板、粉末、复合材料等。

在本应用中,测试了一叠厚度为 0.2 毫米的抛光铜片。该叠层在轴向受到机械压力。为了进行比较,在两种不同的压力下重复测量,其中较高的压力比初始压力高出四倍以上。

进行的各向异性测量表明,径向(在薄板平面内)的热导率在块体铜的预期范围内,略低于 400 W/m/K。然而,在垂直于薄板的方向上,该值显着降低。在 1.8 kPa 压力的情况下,与平面内电导率相比,轴向(跨界面)的电导率要低 650 倍。当压力增加时,压力矢量方向的电导率会略有上升,但各向异性仍然很大,平面上的电导率要高 460 倍。

由于层间不存在介质,电导率下降可归因于接触电阻。这清楚地说明了固体表面之间热接触电阻的重要性。

 

1. 铜的热导率,0.2 毫米厚的薄片堆叠。轴向压力 1.8 kPa。
测量 λ径向
[W/m/K]
λ轴向
[W/m/K]
κ径向
[毫米2 /秒]
κ轴向
[mm 2 /s]
1 384.6 0.5963 111.8 0.1734
2 388.3 0.5862 112.9 0.1704
3 389.0 0.5884 113.1 0.1710
4 383.7 0.5999 111.5 0.1744
平均 386.4 0.5927 112.3 0.1723

 

2. 铜的热导率,同样是 0.2 毫米厚的铜片堆叠。轴向压力现在为 7.5 kPa。
测量 λ径向
[W/m/K]
λ轴向
[W/m/K]
κ径向
[毫米2 /秒]
κ轴向
[mm 2 /s]
1 386.2 0.8483 112.3 0.2466
2 390.1 0.8328 113.4 0.2421
3 385.5 0.8534 112.1 0.2481
4 387.7 0.8458 112.7 0.2459
平均 387.4 0.8458 112.6 0.2457